更新时间:
在越来越多外国人“打卡”中国的同时,不少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本土老外”纷纷化身中国文化和科技的宣传大使,热切地向初来乍到的外国游客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以及特色美食,让外国人了解中国。
从维多利亚港到巢湖之滨,王宏鹏扎根合肥八年,从地产实习生转型为农业科技领域的“新农人”,王宏鹏感慨:“合肥用八年时间教会我——奋斗的土壤越深厚,青春的花期越绚烂。”
阿里巴巴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郑钦文的球拍、潘展乐的泳镜……这些冠军同款装备已登上淘宝热搜,卖爆天猫。其中郑钦文夺冠同款网球拍高居淘宝热搜第一名。自8月3日郑钦文夺冠至8月5日樊振东夺冠,其间超200万人在天猫搜索了“小球”品类相关商品,其中网球相关装备搜索量同比增长300%,“郑钦文同款”专业网球拍V14,48小时内收到了超4万人的问询,超3000人加购,成交量同比暴涨超2000%,成为天猫网球类目成交TOP1商品。不仅如此,就连郑钦文夺冠现场教练穿的“加油服”也火出圈。
马来西亚华人林先生带着家人时隔15年回到中国。“中国的免签政策很方便。”从马来西亚坐飞机到香港,再从香港坐巴士到珠海,在他眼里,“China Travel”不仅是观光旅游,更是文化寻根之旅:“专门带小孩回老家看看,毕竟根就在这里。”
当前,一些地方文旅部门正通过丰富产品供给、发放消费券等举措,借势“奔县游”热潮,变“小城流量”为“发展留量”。从拼资源转向拼服务,从争流量转向建生态,当地方拿出真功夫,才能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驱动区域发展的长期引擎。
鼓楼西侧的空地上,肇兴手艺人展示侗琵琶制作技艺,年轻人争相试弹,弦音与远处酒吧传来的民谣交织成奇妙混响,这座千年侗寨,正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游客。(完)
学习编导专业,是她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途径。例如王安娜与团队创作的音乐纪录片《弦声回响》,通过马头琴与百年提琴的共鸣,介绍内蒙古草原的生态智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