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7 09:11:04 | 浏览次数:9962
人民网合肥6月10日电 (记者韩震震、张俊、王锐、赵越)传统丝竹与现代乐器在数字光影中对话,游戏代码翻译“东方美学”,AR技术还原武王墩遗址青铜重器,大学生勾勒出互联网向上向善的青春注脚,人工智能时代用科技之光点亮文明星空……6月9日晚,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科技·点亮网络文明时空”主题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
记者:2017年12月,联合国宣布将2021年至2030年确定为“海洋十年”。目前“海洋十年”的实施进程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中国档案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傅荣校看来,档案活化要取得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还需善于把握历史契机,精准触动社会集体记忆与情感的“敏感神经”。
今天是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中方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多国一道,在纽约、日内瓦等联合国机构所在地以及全球多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联合国官方网站对活动进行了直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发表了题为“促进文明对话,共建美好世界”的视频致辞,指出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巨大冲击,国际社会要共同做文明平等的捍卫者、文明交流的践行者、文明进步的促进者,共建更加美好的人类文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第79届联大主席菲勒蒙、联合国文明联盟高级代表莫拉蒂诺斯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分别致辞,高度评价中方提出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意义,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促进文明对话,维护和平发展。
“温度”,从文件名中显眼的“急难愁盼”四个字上可见一斑。就业、增收、住房、教育等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意见》直接回应。
据悉,依托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广西药用植物园近十年共完成东盟9国600余名专业人才的培训,成为区域传统医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完)
从李白的“蜀道难”到如今“蜀道美”的转变,不仅反映了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和旅游设施的完善,更体现了中国人对历史文化价值认知的提升。昔日的天险要道,如今已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和文化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