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7 04:02:26 | 浏览次数:5009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当日,7艘专业救捞船艇、2架救助直升机和1支应急救助队参与演训。演训设置了高海况大风浪条件下海空搜寻、救助、转移遇险人员以及海上船舶消防灭火、应急拖带,无人机、遥控救生圈等智能海上搜救装备应用等9个科目。
面对高涨的米价,日本政府3月以来已拍卖三批储备米,但米价上涨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尚不清楚新举措能否让米价总体回落。
宁波大学与20多所中东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累计交流学生百余人次;中国—斯洛伐克丝路学院围绕跨境电商等领域定制课程,培养数百名复合型技术人才;中国—罗马尼亚丝路工匠学院为中东欧职业院校开展工业机器人、服装设计等技能培训……从人才培养到科技创新,中国—中东欧国家交往合作,将为彼此发展繁荣注入新动力。
消费方面,一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0.9亿元,增长0.6%。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北京、天津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9.9%和9.1%。
新华社深圳5月26日电(记者梁希之)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为期5天的文博会于26日落下帷幕。
来自文博会组委会的消息显示,本届文博会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主展区“文创中国”展区阵容全面升级,从上届1300余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吸引100余家机构、企业和知名IP携重量级文创产品参展,数十座文化殿堂的镇馆之宝、文创IP齐聚深圳。
本届文博会国际化“朋友圈”不断扩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全球合作机构、参展产品品类均创历史之最。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超50个来自“一带一路”沿线,波兰、奥地利、罗马尼亚、俄罗斯、巴西、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尼泊尔、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埃及、加纳、乌干达等国家纷纷携特色文化精品亮相。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吸引了6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常青顶流”企业和“破圈新秀”企业参展,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AI科技演出、AI共创互动等创新方式,打造沉浸体验、双向对话的全新文化体验,集中展示AI技术如何重塑文化产业的形态与边界,AI成为本届文博会的创新亮点和最大看点。来自全国的AI机器人矩阵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从AI弹奏钢琴,到人机棋艺对决,再到机器人挥毫泼墨、数字算法刺绣,“科技+文化”作为文化产业新的发展趋势,在这届文博会上得到充分体现。
本届文博会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和体验项目,激发了文化消费的新活力。展会精心设置多个特色专题展区,全面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游戏电竞、潮玩文化等多元领域,全方位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消费潜力充分释放。首次打造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演艺出海推介舞台,展期五天共组织了10余个舞台艺术类型、50余个精品演艺项目进行现场展演、推介,助力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
记者了解到,创新联盟将聚焦三大核心任务,全面推动南沙人工智能产业升级。其中在技术方面,重点在大模型训练、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强化技术创新策源;在产业集聚方面,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生态构建方面,推动建设公共算力平台、开放数据集与应用场景库,构建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