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对抗旱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印发《关于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播种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就抗旱播种、田间管理、旱情监测、水源调度等提出要求。严格落实以气象预报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滚动开展旱情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省级抗旱应急四级响应,14个省辖市先后启动本地区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全省进入抗旱应急状态。
各级民政部门和地名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文物行政部门在数据方面的共建共享,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区划地名相关数据资源的需求,及时向文物行政部门提供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行政区划设置和沿革、行政区划代码、标准地名等信息。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情况、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选取试点区域,共同建立本地区行政区划和地名文物名录,总结经验、逐步推广,进一步推动行政区划历史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体化、科学化。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规范使用行政区划代码、标准地名信息,注重根据行政区划设置,合理配置文物保护资源和公共服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谈家风的重要性:“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这些技术手段的引入,正在重塑乡村旅游的体验模式,也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李定芬在实践教学环节观察到,度假农庄通过“农业+民宿+康养”的复合模式,打造高端乡村度假品牌。农庄保留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引入智能温控、生态污水处理系统等现代设施,既满足游客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这种传统与现代共生的理念,为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欧阳波称,“民以食为天,食以养为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记载,深刻阐明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也奠定了中医食养药膳的理论基础。中医食养药膳将中医学与烹调经验相结合,“寓医于食”,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发展,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疾病防治、康复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主动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中医食养药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
据气象预报,当地从明天开始可能迎来持续的降雨,所以当地趁着这两天晴好天气“抢抓”收割窗口期。当地农户介绍,这里的很多收割机都是从安徽、湖北等地调集来支援的,目前,江洲镇有100多台收割机同时开展跨区域抢收作业。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