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5 12:56:47 | 浏览次数:0929
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特聘教授姚树洁认为,成长于新消费背景下的新兴职业,正在成为就业“蓄水池”。其凭借开放性、包容性、普惠性的就业特征,创造了丰富的就业岗位,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成为人们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北京4月18日电 (王梦瑶)中国国家能源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全社会用电量82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天津滨海新区是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通过制度创新、服务优化和生态构建,正加速形成‘研发—保护—转化—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天津在专利快速确权、技术交易便利化、融资渠道拓展等方面提供了系统性支持。作为法律专业人士,我希望政府能吸引更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人才,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方面’的金名片,吸引更多人才落户天津、投资天津,同时把天津打造成一个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新联会副会长,天津金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牛同栩发言表示,希望天津多引进一些专业性强和综合服务水平高的高端咨询公司。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
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 阮煜琳)“在2013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中国京津冀区域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六成的同时,PM2.5(细颗粒物)的浓度下降了六成以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其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