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9 00:25:37 | 浏览次数:9430
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东西蜿蜒约1600公里的甘肃,是中国两大“母亲河”长江、黄河的重要水资源补给区,境内主要有3大流域和9大水系。同时,该省生态承载力低、修复能力弱,是中国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柳州6月4日电 (林馨)4日,2025年广西柳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透露,2024年柳州市地表水水质再度蝉联全国第一,实现“五连冠”。为推进柳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当地已完成2025年柳州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以办理此案为契机,潘集区检察院推动区政府出台《潘集区泥河省级湿地公园长效管理制度》《潘集区泥河省级湿地公园巡护制度》等系列工作机制,并设立泥河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组建联合执法小组,常态化对泥河流域开展联合执法巡查。
那个遥远的年代,18名官兵用14天成功托举起被现代人誉为“空中丝绸之路”的航线。这一壮举,不仅依靠着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更得益于探索出的科学的气象导航标测体系。
据了解,基于生态类型及地理空间等情况分布,甘肃布设659个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基本实现县级行政单元全覆盖,涵盖森林、草地、湿地、荒漠、城乡、农田、水体七大生态系统类型;建成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站,加快推进陇南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站;联合兰州大学等单位申报2批次8个站点成功纳入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加强重点监管区域人为活动遥感监测,基本形成“监测样地+综合站”的生态质量地面监测网络。
为贯彻实施《条例》,四川建立健全行政区域与河湖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河湖长制体系,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4.8万余名,实现各类水域全覆盖;创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四川2.7万个村(社区)全面推广,有效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在全国首创开展河湖长制专项督查,连续3年进驻15个县(市、区),进一步推动破解河湖长制“上热中温下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