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8 02:01:41 | 浏览次数:6917
从青年力量激活非遗,到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技艺,再到“非遗+旅游”的场景重构,论坛嘉宾共同勾勒出非遗如何更好融入现代生活的清晰脉络。正如与会者的共识:要在扎实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关照现实,着力推动非遗的当代表达与时尚传播。让非遗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入现代生活,成为美好生活的滋养与中华文明的新美学。
在她看来,对整个孤独症人群提供“全程关爱服务”,离不开配套制度的支持。包括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卫健、教育、民政、人社等多部门联席制度;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增设特教、康复治疗等相关专业并根据需求确定招生规模,对从业人员提供职称晋升通道和岗位津贴,减少人才流失等。
不久前,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上,超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展示与交易;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举办,聚焦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胸怀“两个大局”,更知其“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前进路上,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当此之际,尤需集中精力、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北京市文物局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实施‘领军工作室’‘精培计划’‘双培计划’‘青培计划’等,培养出一大批青年文博人才。”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青培计划”已开展3年,培训青年人才257名。
“龙舟的名字与村庄、宫庙、人物息息相关,船上的彩绘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宋国平介绍说,龙舟从头到尾都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龙舟民俗是对中国文化的良好传承,促进了村庄间的交流往来。
粽子,端午舌尖上不可或缺的滋味。多个平台数据显示,今年粽子整体销售态势良好,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七成。此外,粽子的热销还带动了艾草、菖蒲、香囊等节令商品的销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