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7-25 06:47:40 | 浏览次数:3196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据悉,研修班学员于5月19日至5月25日参观考察山东,未来几天将参观孔庙、孔府、泰山等地,深度感知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完)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的门户城市,不仅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更是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
李冬:我第一次去西藏是在2012年,当时选择了乘坐火车。因为是第一次去高原,感觉对自己是一个挑战,所以不太敢坐飞机,选择了更为稳妥火车。那次旅程令人难忘,全程长达43个小时,最终抵达念青唐古拉车站。到达高原时,内心充满兴奋。因为一路上很忐忑,怕自己有高原反应,但当我在海拔5000多米的火车站下车后,发现自己并未出现不适症状,所以很兴奋很高兴。在高原上呼吸到的空气给我带来的感觉和在平原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从此以后我就爱上了西藏这个地方。
当日9时59分,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加格达奇光明机场起飞,12时03分在该机场平稳降落,历时2小时4分钟,完成了在大兴安岭地区首次空域适应性飞行。
海外侨胞首站来到炎帝故里景区,向炎帝神农圣像敬献高香。“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追溯中华民族的根源非常重要,华侨华人及后代要记住我们从哪里来。”日本华侨华人博士协会名誉会长、理事长葛宗涛说。